▲岳麓書院姜廣輝教授開展了題為“《詩經》的人生啟迪與審美情趣”中華經典專題講座。
嶺南盛夏,綠影婆娑,榕蔭如蓋。7月4日,位于古香林公園的中山市香山書院又迎來一場文化講座,來自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的姜廣輝教授開展了題為“《詩經》的人生啟迪與審美情趣”的中華經典專題講座,帶領聽眾一同探索這部千年經典所蘊含的人生智慧與美學價值。
講座伊始,姜廣輝介紹了《詩經》的基本概況?!对娊洝肥侵腥A原典“六經”之一,在先秦時期,《詩經》是排在“六經”最前面的,從漢代劉歆開始,《周易》才作為“六經”之首?!对娊洝吩谙惹胤Q《詩》或《詩三百》。后人對《詩經》進行編輯整理,分為《風》《雅》《頌》三個部分。在西周,《詩》被作為王官之學的首選教材。《禮記·王制》說:“樂正崇四術,立四教,順先王詩、書、禮、樂以造士,春秋教以禮、樂,冬夏教以《詩》《書》?!薄八慕獭敝校对姟繁慌旁诘谝晃?,凸顯了《詩》的重要地位。
《詩經》的四大特性
姜廣輝將《詩經》總結為四大特性——史詩特性、情感特性、價值特性和文學特性。
各民族在文明初啟之時,差不多都有其民族史詩一類的東西?!对娊洝房梢哉f是一部史詩,《國風》部分再現了西周至春秋中期各諸侯國民眾真實的情感生活。《大雅》和《頌》頌揚了其先祖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的功績?!洞笱拧分械摹段耐酢贰毒d》《公劉》《皇矣》等篇,是周族的史詩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《詩經》構成了一部史詩式的詩。
《詩經》的情感特性,在于原始、質樸的先民情感?!对娊洝L》反映的是里巷田野、匹夫匹婦的悲歡怨怒之言,這樣的作品之所以能與帝王圣賢的格言大訓并列為經,關鍵在于它是人們質樸、真實情感的藝術反映。就像董仲舒說:“詩道志,故長于質。”蘇輿也說:“詩言志,志不可偽,故曰質。”姜廣輝感嘆,到現在為止,我們仍把《詩經》作為“經”,而不是藝術成就更高的唐詩宋詞,正是因為《詩經》是原始質樸樣式的詩歌。
西方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說:“那時的時尚是,一個人必須訴諸荷馬才能證明自己的全部知識的正確性,正如基督教作家訴諸《圣經》以證實自己知識的正確性一樣?!痹谥袊惹貢r期,《詩經》也有類似的情形,各諸侯國的卿大夫們在外交場合頻繁引詩、賦詩,這也是考驗他們的文化素質和外交能力的重要標志??鬃诱f:“不學《詩》,無以言?!毕惹厝逭咧鴷鴦虞m引用《詩經》,約2200字的《大學》12處引用《詩》,3500字的《中庸》16處引用《詩》,由于《詩經》所具有的這種權威性,所以古代儒家一直重視闡釋它所蘊含的價值觀。
《詩經》的文學特性更是獨樹一幟。作為中國詩賦之祖,《詩經》雖然原始,卻得天機之自然。在中國詩歌史上有一個從四言詩到五言詩,再到七言詩的發(fā)展主線?!对娊洝芳嬗须s言,但基本是以四言為主,四言詩節(jié)奏鮮明,有音韻美。《詩經》的四言詩還影響后世曹操、陶潛、嵇康等人。
《詩經》的人生啟迪
關于“生命”,是人類永恒的話題。人如何度過有意義的生命?《詩經》關于生命問題,有過深沉的思考,首先是認為“生命”短暫。姜廣輝以哲理詩《曹風·蜉蝣》為例,說明《詩經》如何引發(fā)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深沉思考?!恫茱L·蜉蝣》中寫道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心之憂矣,于我歸處。蜉蝣之翼,采采衣服。心之憂矣,于我歸息。蜉蝣掘閱,麻衣如雪。心之憂矣,于我歸說?!边@首詩以蜉蝣起興,來寫人生的困惑,蜉蝣朝生而夕死,成為生命短暫的象征。這也引起哲人關于生死問題的思考,因而有佛教、道教、宋明理學關于心性問題和生死問題的探索,也成為后世文人詠嘆的常用題材,反映在文學上則出現普遍的“生命苦短”的感嘆。
姜廣輝又列舉了多位名人筆下的蜉蝣。西晉的傅咸在《蜉蝣賦》中寫:“育微微之陋質,羌采采而自修?!彬蒡鲭m然生命短暫,還會修飾華麗的羽翼,給人以美好的感受。阮籍在《詠懷詩》第七十一中寫道:“生命幾何時?慷慨各努力。”木槿花、蟋蟀、蟪站、蜉蝣等生物,雖然生命都很短暫,但都各自展現出自己的色彩和聲音。蘇東坡在《赤壁賦》中感慨人生如蜉蝣之短暫,個人如滄海一粟之渺小。既然人生短暫,人世間的榮辱、得失、憂樂便不足為念了。這便是《詩經》帶給我們的第一個人生啟迪——生命短暫,但可以積極向上地去生活。
第二個人生啟迪,是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終。《大雅·蕩》說: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”大意是說,凡事都有開頭,但很少能到終了,多用以告誡人們?yōu)槿俗鍪乱剖忌平K,即“立身行道,終始若一”。“善始”就是“良好的開端”,這是比較容易做到的。“可是在許多時候,人們往往會因為日后成就的獲得、地位的升遷、環(huán)境的變換、享樂的誘惑等,而改變初衷。”姜廣輝說道,“因此,有‘良好的開端’,未必有‘良好的結局’。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沒有將‘善道’堅持下去?!?/p>
第三個人生啟迪,是做人做事要小心謹慎。《小雅·小旻》中寫“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”,這是一種處事態(tài)度,若我們奉行這樣的處世態(tài)度,對于國家而言,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害。這句話不僅被后世當作明王賢哲所應有的處世態(tài)度,也成為士大夫修身處世所遵循的原則。姜廣輝以《左傳》的故事為例,說明此理?!蹲髠鳌份d,魯僖公二十二年,魯國的鄰國邾國討伐魯國。因為邾國比較小,軍事實力也不強,所以魯僖公很輕視它,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便欲出戰(zhàn)。臧文仲勸諫說,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國家。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備不測,就算是軍隊再強盛,也不可靠。他并引《詩》說:“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?!币源藖韯裰G魯僖公。魯僖公不聽,親自率軍與邾人交戰(zhàn),結果魯國軍隊被打敗。邾人還獲得了魯僖公的盔甲,把它懸掛在邾國的城門口,以侮辱魯僖公。文天祥說:“天祥自筮仕以來,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不敢有一毫自肆?!边@也充分說明,為人要小心謹慎。
《詩經》的審美情趣
《詩經》的審美情趣首先體現在意境之美上。所謂“意境”,是作者通過一系列物體寫出來的一種感覺,如馬致遠《天凈沙·秋思》“枯藤老樹昏鴉”一句中,枯藤、老樹、昏鴉就是客觀意象,而構造出來的那種凄然的感覺就是意境。意境能引起人的美感,姜廣輝認為,《蒹葭》是《詩經》中意境最為獨特,也是最美的詩之一,其意境是極朦朧虛幻。王國維也曾說:“《詩經·蒹葭》一篇,最得風人深致?!?/p>
《蒹葭》一詩的景色、人物都寫得很虛,追尋的原因也未提及,所以很難將它與現實的事件對應起來。但正因為如此,此詩本身中已經生成為一種意象,一種人生的情懷。諸多類似的情境,都能夠在這首詩中得到再現,如追求戀人而不得,追求理想而不得,追求某種頓悟而不得等等,都可用此詩的意象來作比喻。“這世間,最美的東西都是不可追尋的。也正是因為它的不可追尋,才承載了各種幻想,幻化為各種美的意象?!苯獜V輝還引用了聞一多先生的話:“我們很難確定它究竟是招隱還是懷春,只覺得它百讀不厭。”
《詩經》的審美情趣還體現在思戀之美上。古詩中描寫思戀之情的有許多:人道海水深,不抵相思半。海水尚有涯,相思渺無畔。我住長江頭,君住長江尾。日日思君不見君,共飲長江水……《詩經》中有一首《子衿》,情感真實,詩句優(yōu)美,思念悠悠?!蹲玉啤穬热萑缦拢骸扒嗲嘧玉?,悠悠我心??v我不往,子寧不嗣音?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??v我不往,子寧不來?挑兮達兮,在城闕兮。一日不見,如三月兮?!?/p>
這是一首愛情詩,描寫了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戀人的焦灼心理,姜廣輝對這首詩作了深入分析。姜廣輝認為,《子衿》一詩道盡了女子對戀人的滿腔思戀之情,情感非常真實,詩句也非常優(yōu)美,女子等待戀人時的焦灼情狀宛然如在目前。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,在于詩人在創(chuàng)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。心理描寫手法,在后世文壇已發(fā)展得淋漓盡致,而上溯其源,本詩已開其先。
感恩之美也是《詩經》的審美情趣所在。古人有“苞苴之禮”,“苞苴”指饋贈魚肉瓜果等物品時,用茅草等加以包裹,“苞苴”實際是禮物的代稱,“苞苴之禮”說的是人們之間相互饋贈禮品。無論古代還是現代,人們交往時往往互相饋贈禮物,傳達情誼。饋贈的意義并不在于物品本身,而在于調節(jié)與和諧人際關系。
姜廣輝分享了詩歌《衛(wèi)風·木瓜》:“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。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投我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。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投我以木李,報之以瓊玖。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?!边@首詩三章反復都在說同一件事:你贈給我果子,我回贈你美玉,雖然回贈物品的價值遠在前者之上,但它并不僅是一種回贈,而代表了自己對對方情意的珍視。薄來厚往,回贈東西價值的高低具有象征性的意義,這也正說明了“人敬我一尺,我敬人一丈”的生活哲理。
講座最后,姜廣輝總結道,《詩經》305篇,反映了上古華夏社會各個階層方方面面的精神生活。在春秋時期以前,只有《詩經》《尚書》等幾部成文典籍,《詩經》是當時人們引用最多的經典。因為《詩經》集中了上古時期人們的智慧,蘊含豐富的哲理,先秦時期人們尤其喜歡引用《詩經》,就像古希臘人特別喜歡引用荷馬史詩一樣,《詩經》在當時起到了核心價值觀的作用。所以無論在先秦,還是在后世,《詩經》在中國文化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文/記者 顏子怡 實習生 黃嘉儀 圖/記者 王云
◆編輯:吳玉珍◆二審:鄭沛鋒◆三審:趙偉